【地名的那些小事】PART1 君の名は?

Geo是這樣
Jul 14, 2021

--

地名在地理研究上是很有趣的一環,從地名的由來可以推敲出很多與當地相關的事,如當地自然環境、特色產物、聚落建築及產業特色或是開墾歷史等,這些地名或多或少都蘊含了當地人對於居住地的期望與想像。

小時候應該都有被取過或幫人取綽號,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從當事者的長相下手,例如烏龍派出所的兩津勘吉常常被叫做大猩猩或是原始人,就是因為他的外表讓人有這樣的聯想(BTW如果對方不喜歡的話,請停止這樣的行為),所以有些地名就如同這樣的方式,來自當地自然環境的特色。

最熟悉的例子應該是國高中的地理課裡的「鯤鯓」,因為當地的「沙洲」地形而得此名,其他例子如苗栗三義的舊名為「三叉河」,就是因為當地河流到此地時分岔因而得名。

除了上述因地形得名外,也可能因為當地植被或土壤顏色等而得名,例如新竹芎林就是因為當地九芎樹滿布而得名、或屏東佳冬也是因為附近種了很多茄冬樹而得名;另外也會因為與地形地物的相對位置而得名,例如中國的河北河南,就是因為分別位於黃河南北而有其名。

日治兩萬分之一台灣堡圖(明治版) 苗栗三義部分地圖

除了直觀的地形以外,也會從根據當地特色產物來取名,表示這類產物為開發之初當地突出的景觀。

在臺灣的歷史裡,曾經在荷治時期大量出口鹿皮,表示當時的臺灣是一個充滿鹿的島嶼,因此常見到「鹿」這個字用於地名,例如彰化鹿港、嘉義鹿草及臺中沙鹿的鹿寮里等等。除了「鹿」之外,也有其他的動物,如新北侯硐就是因為曾經鄰近一處山洞有大量的猿猴聚居。

在聚落建築及產業的部分,這樣的地名可以顯現聚落早期的機能特性或外觀型態。

例如「公館」這個地名,多往是因清代的墾戶大小租之下,地主為了方便收租,設置一個地點來收租,通常會蓋漂亮的房子增加辨識度,這個區域叫做公館,簡單來說就是清代地主住的地方。

屏東竹田的糶糴 (ㄊ一ㄠˋㄉ一ˊ)村,雖然字不一定會念,但看字邊有「出米 入米」,就可以知道是跟稻米有關,因為該地過去曾為稻米的集散地。

在開墾歷史方面,從地名可以知道當初開墾者的身分或是方式等等。

若當地是原住民部落所在地,舊地名通常可以見到該族族語直接以念法假借文字表達,如臺北北投的由來,有一說是因為當地煙霧繚繞,當地平埔族認為該地是女巫所在地,故稱為女巫,而平埔族語的女巫發音念起來很像北投,因此得名。另外,有些跟原住民相關的地名,來自其他族群的取名,漢人當時叫原住民「番」或是以「社」作為部落的單位,如屏東萬丹有香社(舊名番社)、社皮等地名。

有些地名來自當初開墾者直接移植原鄉地名,例如屏東潮州、屏東海豐等,從這些地名可以知道當初開墾者的原鄉與其祖籍,對照現代的居民可以發現其實是有關係的,像上述提到的潮州,在中國是廣東省下的一個地方,廣東多客家人,而在屏東潮州當地的信仰中心是三山國王廟,周圍多客家美食,如最有名的炒板條。

另外,跟開墾相關的地名,例如「營」字地名是因為鄭氏軍隊在當地開墾之因,如左營、柳營;「甲」、「犁」、「結」「股」等字則是跟拓殖當初土地劃分或是拓墾組織的單位相關。

上述對於地名由來的介紹僅是冰山一角,若想了解更多地名,可以透由百年歷史地圖系統,該平台上有不同年代的地圖,可以看到地名的前世今生,再搭配地景地物的變化,可以循著線索找出當地的發展歷程,更可以與現在發生的事情相對應,例如汐止舊名為水返腳,意為基隆河潮水漲至之意,地勢相對低漥,故飽受淹水之苦。

參考資料:

http://www1.geo.ntnu.edu.tw/webs/teacher/Yan-Zhao%20Wei/course/life_geography/life_geo/chp6_toponymy.pdf

--

--

Geo是這樣
Geo是這樣

Written by Geo是這樣

地理若有通,走路都有風,歡迎收聽【Geo是這樣】 每周三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地理大小事

No responses yet